跳到主要內容

論青創網路行銷講師學習實驗室計畫評量之設計

論青創網路行銷講師學習實驗室計畫評量之設計


有朋友問為什麼還要產出內容,不能只是單純的共學嗎 ?

實際上這就關係到這套方案設計的目的,我參加過實體的讀書會,也看過網路上的讀書會。

我曾有幸參加過一個很棒的讀書會,來了幾位有名的講者分享,當初有給我很不錯的想法,但是你現在問我,這幾位講者講過甚麼 ? 或是問當初參加過讀書會的同學,應該多數人都不記得了。

網路上的讀書會,找了一些很優秀的講者來分享對這本書的看法,過一段時間,參加過的人還記的講過甚麼嗎? 或許有些人會說,當初講者一句話給他很大的啟發或感動,這都有可能。

同樣的時間,能不能增加時間上的效益 ? 我想。


一個人的學習,除非有很強的意志力或目的性,很容易就放棄,特別是已經工作的社會人士,有沒有更好的方式? 另外如果設計一套方式,要如何驗證這比原來的模式好 ? 或是用自我感覺? 或是有更好的方式驗證 ?

在職能基準中有所謂的【先備條件】,其意思是參加這套方案設計的學員需要具備那些既有的專業,其次方案設計時需要考慮到達到那一種[級別] ?級別的意義,是學員透過這套方案,結束後備評量能否達到起初設定的目的級別。

但是職能基準的設計是面對固定的專業,在固定的專業範圍內進行設計,但此次的設計方案中間有變動的因素存在,爾且變動因素是我故意造成的,因為我在進行[職能重組],放進不一樣的元素,方案中重組的職能並非既有職能標準中的職能,而是把我經歷到現在所學習到的專業進行重組,進行設計。

如果方案設計的目標級數是二級,結果參與的學員是五級遠遠高出標準。 究竟是這套方案奏效或是學員本生具備的能力 ? 會產生認定上的困難。

[先備條件]與[級別]的標準訂立後,有很多前輩在關心這個方案進行的狀況,但多數時候只能婉謝,因為我必需進行這個方案的確認,來確認產出的有效性,才能再繼續往下走。


要確認方案設計有否奏效就必須仰賴[評量標準],職能基準中的評量標準很嚴謹,但是耗費很多時間、人力和金錢,在設計時候,我把這部分的評量分實體跟虛擬兩部分進行,必需仰賴線上工具跟平台進行,或許不如職能基準中的評量標準嚴謹,但我盡量分散KPI來取得其公平性。


美國學者杜威,強調作中學的經驗主義者。事實上職能基準中的職能內涵也是遵循這樣的方法,作中學,會比單純學習會有效果,同時也是進行評量的手段,也用來驗證這個分案的效益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高曝光低點擊的7-11 黑金

高曝光低點擊的7-11 黑金 近年來便利商店的快速發展, 商品銷售的範圍也從早期單純的食品 、  飲料  ,擴張版圖提供服務到繳款服務、金融、  服飾、熟食….等等. 2004年7-ELEVEN 以City Café 為品牌進入咖啡市場, 發展迅速.在2012年7-ELEVEN咖啡的銷售達一億五千萬杯,至2014年達到兩億杯. 店數也從2013年的4,870家到最近公布約 5,000 家.咖啡也成為7-ELEVEN 最賺錢的三金之一, 其他二金分別是 綠金的生鮮蔬菜跟白金的霜淇淋. 咖啡因為有分為熱飲跟冷飲,幾乎所有的熱飲為了隔離熱度,都會在原紙杯外再套上一個隔離杯套. 觀察目前隔離杯套直接目的,除了隔離熱度外,間接目的用在展示公司形象 、商品形象、還有活動宣傳 .

阿里國際站 如何建立產品標題

阿里國際站 : 如何建立產品標題 商品命名考量是好唸 、 好記 、 容易搜尋 . 好唸和好記的名字容易口語傳播 , 所以產品命名時要盡量避免拗口的詞句 , 例如 2013 年大陸有一部片 , 片名是 ” 我的男男男男友 ”, 在宣傳的過程中,工作人員不斷對導演抱怨片名不好記,甚至多次建議導演改片名 , 後來導演還是不為所動 , 最後總票房金額是 762 萬人民幣 ( 資料來自 : 電影票房 ) , 雖無法斷定有直接關係 , 但是片名拗口且票房不理想也是不爭的事實 .   在電商平台中 , 產品刊登是最重要的 , 因為產品不上架 , 沒有人知道公司是在賣什麼樣的商品 . 但是在產品在刊登後 , 產品標題 的生成跟 關鍵字 的涵蓋就非常重要 . 一般 B2C 的平台在進階搜尋時 , 買家還可以依照價格排序來做搜尋 , 但是在 B2B 的平台 , 商品露出就要依照商品的品質分數 , 特別是在像 阿里巴巴國際站 內賣家跟商品的數量都非常多 , 如何露出就是一門大學問 , 但是露出的前提是商品的品質分數跟精準度 , 標題的生成就很重要的 .

B2B 能發展共享經濟嗎?

B2B 能發展共享經濟嗎 ? 閒置資產透過平台串接兩方 , 賺取報酬 . Uber 帶起共享經濟的風潮 , 興起一波透過平台將閒置的資產活化來賺取報酬 .Uber 在消費者中引起廣大的回響 , 是除了運送之外 , 更提供了一個安全 , 體貼的服務 簡單看起來就是透過平台串接兩方 , 供應方提供需求方的服務 , 賺取費合理的報酬 . 載體 ( 車子 ) 的所有者在閒置時間之下,透過平台 (APP) 的媒合或介紹,所有者透過載體對客戶提供服務 ,平台提供收付款的金流解決方案。 在這個共享經濟的潮流之中 , 載體的所有者經由閒置的載體如房屋、汽車 , 透過這種共享的平台 , 如 Airbnb 和 Relayrides   進行分享 , 收取報酬 . 共享的定義應該是利用現有閒置的資源 , 提供服務賺取報酬 , 強調是既有且閒置 . 但是如果是二房東將房間透過平台 , 利用號稱共享的 APP 分租出去 , 算不算共享 ? 周先生看朋友經營 Uber 生意不錯 , 因為也有換車需求 , 所以將車子購買等級升級並提前換車 , 這樣算不算共享經濟 ? 目前共享經濟目前的定義看起來莫衷一是 , 不夠清晰所以暫不著墨在定義上 . 先看其發展   圖 : Pixabay